编者按
为学习宣传好身边的优秀师德典型,用身边人的故事打动身边人,激励广大教职工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现推出【师德模范】栏目,选登身边师德典型先进事迹。
郜志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中共党员,学科带头人。他曾连续多年获学校教学优秀奖和教学贡献奖,2018年江西省高校十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21年江西省百名优秀思政教师、学校师德标兵、2021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
特色鲜明打造亲和课堂
郜志刚注重提升课堂教学亲和力,以亲和教学体系和亲和教学语言,一改死气沉沉的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亲和课堂。他努力实现教材体系向亲和教学体系转变。通过精选教学案例并将其体系化,把新时代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置放于课堂上,一方面改变一定程度上一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况,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回应了学生关切关心疑惑。授课内容的亲和,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距离。他多次参加省内外和校院教学比赛,展示出了这种亲和课堂的魅力,有专家说“没想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能这样讲”,学生说“下学期您还教我们吗?”他在2023年江西高校寻找“最美思政课”活动中主讲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江西省教育厅视频号播放,学生和社会人士纷纷点赞,“刷新了对思政课的认知”,“希望能多出一些这种视频,像小切片一样,把关于党的理论细化,一个一个讲清楚”。
旗帜鲜明批驳错误思潮
在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相互交错的现实背景下,思政课必须直面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郜志刚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战场,坚持“内容为王”的教学原则,把理论传授和教育学生结合起来。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时,针对历史虚无主义肢解、消解、化解着一些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现状,他结合教材内容,积极研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的教学方案,整体性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侵略有功吗(假如大陆被殖民,怎么看待香港被殖民却发达)——自救有效吗(假如按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路子走,怎么看待地主阶级的“求富”)——改良可以吗(假如维新变法可以成功,怎么看待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立宪”)——革命更糟吗(革命是否只意味着破坏,怎么看中国现在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等课堂讨论题目。在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他的参赛内容“旗帜鲜明反驳历史虚无主义”,被评比专家誉为授课“模板”,之后在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示范指导。
改革教法催发学习能动
学生不满足“你说我听”式的“满堂灌”教学,是思政课教学需求侧最大问题。如何继续加强传统教学,在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上,探索出一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为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郜志刚老师探索出“团队合作+闭环控制”的教学方法,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不仅解决了学生不爱听和老师一直讲的矛盾,而且较好处理了授知与育人的关系。团队合作,注重的是集体攻关。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事先布置的相关议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特别加强课前小组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再在课中采取演讲、PPT展示、辩论等形式陈述小组观点,课后撰写相关材料,老师做好了“导演”,由此形成第一个闭环。同时,他在小组讨论中加强了引导,课前线上线下帮助讨论,课中插话、反问、点评,课后交流,老师做好了“助演”,由此形成第二个闭环。由于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不擅言辞的同学也能口若悬河表述观点。“团队合作+闭环控制”的教学方法,得到学生一致好评。
爱岗敬业做好以身示范
郜志刚责任心强,任劳任怨。面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紧张的现实,他半年的课时量就已经远远超出一年工作量要求,但没有一句怨言。他时常说,只要自己能克服的,就不给学院找麻烦。他披星戴月,2016年早上从城区出发到昌南泰豪动漫学院校区上课,一般中午没有时间吃饭,饿着肚子匆匆赶往昌北的老校区,下午和晚上上完课后再返回城区的家里。他课时量大,比如2019年下半年任教本科生的思政课、研究生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共四门课程,也不给组织提特殊要求,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工作态度的认真,换来师生的高度认可。2019年指导大学生“青春告白祖国”,他与学生讨论到凌晨三点,还在修改宣讲方案。他的认真态度也在影响着学生。在这一年江西省举办“微团课”大赛中,他指导团员张溢成团队以《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为主题,数易其稿,不断斟酌打磨,斩获高校学生组一等奖;2020年指导团员江婧妍团队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获江西省学校共青团“微团课”高校学生组特等奖。
理论宣传力求入脑入心
郜志坚持内容为王,做好理论内容向宣讲内容的转化。他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扎实理论功底,辅之以多次思政课比赛一等奖的教师的教学功底,结合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做好宣讲内容的设计。对于大学生群体,郜志刚能够立足于课堂这个主阵地,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关注热点,抓住符合大学生心理认知和理论接纳的小切口,以一个问题带动和串起多个问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让党的最新理论飞入思政课堂,做到了眼中有物更有人,潜移默化中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种子种在大学生的心中。郜志刚老师创新宣讲形式,做好宣讲内容向四个认同的提升。郜志刚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宣讲形式,花大气力对宣讲内容进行时尚包装,让宣讲产生接地气、冒热气、添生气的效果。郜志刚发挥辐射功能,做好宣讲个体向宣讲群体的扩充。独乐不如众乐,同理,独讲加上众讲就会起到合力宣讲的效果。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郜志刚积极传播党的先进理论。他曾经分别在全校处级干部培训、各二级单位思想政治轮训做示范宣讲五十余场,主讲的《长征第一渡——于都》在江西教育电视台播出,社会反响良好。
不论站在哪个舞台,不论身处何地,郜志刚都在尽着一位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和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