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频道> 校园传真> 正文
“宝葫芦”实践团队:探寻烙画神韵 传承非遗之火
时间:2024-07-15 15:26:41 来源: 阅读次数: 作者:郭雨欣、李雨橙、刘一川摄影:卜佳美、刘一川、姜毅
打印
【字体:

  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烙画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和独特价值,7月5日下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宝葫芦”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赵金发烙画工作室,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赵金发老师实践队介绍了烙画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用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它不仅需要高超的绘画技巧,更需要对温度、力度和时间的精准把握赵金发老师还现场演示了烙画的创作过程,其专注的神情和娴熟的手法令人印象深刻。团队成员也有幸亲身体验了烙画工艺,赵金发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烙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

  赵金发老师还是一名党龄近五十年的老党员,积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烙画创作中。其为成员们介绍了红军阿哥何时归这一作品,作品以江西兴国县红军遗孀池煜华老人为原型,展示了红军遗孀池煜华终身未嫁,苦苦守望了参军丈夫七十二年的感人故事。赵老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烙画技法,生动展现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力量。

  赵金发作品《红军阿哥何时归》

  赵金发老师坦言,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愿意投身烙画事业的年轻人较少,这给烙画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守初心,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通过展示和教学,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烙画,希望能够将这非遗技术传承下去。

  通过此次活动,“宝葫芦”社会实践成员不仅对烙画制作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更深刻地领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积极投入到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中,勇担文化传承之责。

  •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