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主楼前的方志敏烈士雕像方志敏干部学院/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从弹尽粮绝被俘到英勇就义,在生命最后的190天里,身陷囹圄的方志敏,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成了血铸的不朽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清贫》:“什么是真正的贫和富”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这是1935年5月26日,方志敏在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写下的《清贫》里的语句。在文稿中,方志敏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敌人反复搜身和威吓怒吼的丑恶嘴脸。面对敌人的一再诘难,他豪迈地喊出:“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方志敏(1899—1935)方志敏干部学院/供图
清贫,是方志敏一生最鲜明的品格风范和生动写照。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后,方志敏的生活很清苦,每天下了学还要放牛、背柴,做许多农活。聪明好学的他,不仅在一年内读完了别的孩子需要三年才能读完的书,还练得一手好字,学业优秀,小小年纪便名扬乡里。青少年时期,他就写下“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的楹联,以高洁的松竹梅兰自励。
1919年夏,从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方志敏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组织学生开展进步活动,发起了名震一时的驱逐腐败校长赵宝鸿的“驱赵风潮”,为此遭学校开除。1921年9月,方志敏考入九江南伟烈学校就读,不久因家里生活拮据,被迫辍学。
1922年7月,方志敏来到上海,梦想找个半工半读的事情来做,其间结识赵醒侬等革命挚友,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方志敏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情地对党许下誓言:“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入党后,方志敏积极在工人、农民中宣传党的理论,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夏,方志敏在漆工镇湖塘村创建了赣东北第一个农民协会,同时开展“打土豪、减租减息”的斗争,从此在家乡掀起了农民运动。
1928年初,方志敏领导弋横暴动,创建弋横革命根据地,不久发展为信江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1932年12月,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扩大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方志敏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其间还担任过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
在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方志敏不但身体力行地坚守清贫,也要求家人恪守公私分明的原则。因革命工作的需要,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数百万元,但是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他自己家的生活却常常捉襟见肘。据方志敏夫人缪敏在文章中回忆: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方志敏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有时衬衣穿得稀烂,他还是补补再穿。他常说:“革命并不是为了自己有金钱,应该为人类解放而献出一切。”
有一次,方志敏回到家里,四婶问他:“你做了这么大的官,你妈妈连替换的裤子都没有,你还不买一条裤子给妈妈?”方志敏回答说:“我是当了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革命的钱,一分一厘都不能用之于私人。”方志敏同志家中曾遭受无数次的摧残,生活极为贫苦。父亲曾向他要钱买盐吃,方志敏说:“要经过大家讨论才行。”
方志敏的妻子缪敏不幸被捕,妻兄提出要他拿四百大洋的保释费,方志敏听后摇头拒绝了。他说,政府的钱来得不易,可以做许多事,还是另想办法。最后,缪敏在朋友的帮助下才获救。
《可爱的中国》: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
赣东北根据地在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下,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事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1930年1月,毛泽东将这块革命根据地命名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
位于中共闽浙赣省委旧址内的方志敏办公室兼卧室。2013年7月摄于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中新社发徐文东/摄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方志敏被增补为中央委员。在紧接着举行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称赞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同志们是“苏维埃模范工作者”。
1934年7月,为了牵制国民党主力部队、掩护中央红军转移,红七军团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向闽浙皖方向进军。同年11月,方志敏领导创建的新红十军与北上抗日先遣队会合,组成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继续执行抗日先遣队任务。这支队伍遭到了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方志敏带领部队同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战七昼夜后,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怀玉山被俘。
1935年5月2日,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文中,方志敏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充满自信,对未来中国充满美好的憧憬。他这样预言:“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在那个黑暗、落后、混乱的年代,可爱的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少年时代,方志敏参加了抗议袁世凯政府和日本秘密签订“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抵制日货;在上海,当他在法租界公园门口看到“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牌子时,感受到了奇耻大辱;在乘坐的江轮上,他目睹了三个穷苦人被买办流氓鞭打、沉吊、侮辱的惨剧,气愤地喊出一声“打”……方志敏永远无法忘记这一幕幕的悲剧,他把这些都写进了《可爱的中国》。他说:“那肥人指挥的鞭打,不仅是鞭打那三个同胞,而是鞭打我中国民族,痛在他们身上,耻在我们脸上!”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手稿。2012年11月2日摄于天津文庙博物馆(孔庙)。中新社发李胜利/摄
在《可爱的中国》中,方志敏深情地将祖国比喻成母亲,坚信我们的民族可以图存、崛起、强盛,“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他还以诗情画意般的柔情,如数家珍般地述说了中国的可爱:“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份,都有令人爱慕之美。”
方志敏在写《可爱的中国》时,就知道敌人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说:“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在文稿最后,方志敏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发出呼喊:“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在方志敏心目中,未来的中国,一定是既伟大又可爱的中国。
决不动摇的信仰
面对敌人的严刑与诱降,方志敏始终大义凛然,冷静面对。1935年8月6日,方志敏戴着脚镣,在敌人的枪口下从容就义,时年36岁。
除了《清贫》《可爱的中国》之外,方志敏在狱中的半年多里,忍着病痛和敌人酷刑折磨,先后撰写出《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狱中纪实》等12篇文稿和信件,共计13万余字的珍贵手迹留传于世,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
位于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清贫园内的方志敏烈士雕像和《清贫》字碑方志敏干部学院/供图
入狱之初,方志敏不仅“感到愁苦和屈辱”,更痛悔由于指挥失误招致军事上的失利,他决定把“十余年斗争的经验”和失利教训写出来贡献给党。于是,他利用敌人让他写自供的机会,写下《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记载了自己从一个乡下穷学生成长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回忆了赣东北的斗争历史等。这是狱中文稿的第一篇,也是篇幅最长的一篇。
在《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一文的题诗中,他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句话,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一个标识。
有些文稿,为了保险起见,方志敏只能采用一些特殊方式秘密书写。比如,1935年12月14日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办的《救国时报》发表的《我们临死以前的话》一文,就是方志敏用米汤誊写的密写稿。在文末,方志敏标注:“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写完,六月二十九日密写于南昌军法处囚室。”后来,上海党组织收到方志敏的部分文稿后,就是先通过药液显影,再誊写出来的。
1940年,叶剑英看到并认真阅读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花重金买下的《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遗作,联想到当前的革命形势,心情非常沉重,感慨之余,带着十分悲痛、惋惜的心情为方志敏烈士遗照题诗,写下了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的七言绝句《读方志敏同志狱中手书有感》:“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叶剑英赞颂方志敏的诗在重庆传开后,周恩来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进行革命气节教育时曾随口吟诵叶帅的诗作,而大家为方志敏事迹和精神所鼓舞,又争相传抄传诵叶剑英的诗作。
1940年9月,时在重庆的郭沫若读了方志敏的遗作和叶剑英的诗之后,深受感动,心潮难平,随即和诗七绝一首——《读方志敏自传(次叶剑英韵)》,盛赞方志敏的业绩和精神:“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此诗也是颂扬方志敏烈士将名垂青史、百代流芳的佳作。
方志敏的遗稿送到党中央后,毛泽东仔细阅读,并称赞“方志敏在狱中的遗作,是一部赣东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一个共产党员革命意志、情操和高尚人格的写照,是不朽的佳作”。1953年4月,毛泽东在浙江德清登莫干山时,又曾对身边的同志说:“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1964年12月,毛泽东亲笔题写“方志敏烈士之墓”。
位于江西省弋阳县的方志敏故居方志敏干部学院/供图
回顾方志敏的一生,他是党内著名的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是大革命失败后在赣东北最早公开举起共产党旗帜的领导人,领导创建了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十军,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是中央军委认定的36位军事家之一,在中共党史上功绩卓越。2009年,方志敏当选中宣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21年,方志敏被《中国共产党简史》定位为“伟大斗争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的“杰出的将领”。
方志敏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垂青史。方志敏以“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清贫精神、“火一般炽烈”的爱国情怀、决不能动摇的理想信念、“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的绝对忠诚、“在责任上我不能先走”的责任担当,饱蘸血和泪,在狱中写下的不朽遗作,必将激励着一代代革命者与奋斗者奋勇前行。
(作者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076928317086037746&t=1671768561255&reedit_timestamp=167176499600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owmenu=false&to_audit_timestamp=2022-12-23%2011%3A09%3A56&source=share&share_to=wx_feed&item_id=16076928317086037746&ref_read_id=6fc669ca-f604-4b05-aa76-8d278561ac51_16717768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