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频道>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教育报】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护航学子成长成才梦——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徐景坤
时间:2022-11-12 16:33:20 来源: 党委宣传部 阅读次数: 作者:摄影:
打印
【字体:

  ​“决定人生命运的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而是转折点及转折点之后的加速度。”这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教授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他还经常引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专访中的一句话:研究生阶段是人生事业的重要分水岭。这句话的含义是指接受合格的研究生教育后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明确人生规划,知道为什么要努力,如何努力,从而改变人生命运。

  2003年夏天清华大学博士毕业,2004年从青岛科技大学全职调动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徐景坤扎根普通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一线,创建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小白象团队以“自利利他”为组训,以“塑造研究思维,激发内在潜能,践行自利利他”为培养目标。在小白象的引领下,共计培养了硕士毕业生144人(含联合培养25名),考取国内外名校博士生92人,整体考博率高达63.9%。小白象团队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柔性电子创新研究院为依托,长期致力于柔性电子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器件应用开发。团队先后主持及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5余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在Nat.CommonA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5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一等奖2项。在普通地方高校科研方面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以生为本,坚持科研和育人相统一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是位于南昌的一所地方普通高校,2006年获批硕士点,2007年开始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目前共有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作为一所地处中部地区的地方普通高校,学校的硕士研究生生源大部分来自同一级或低一级的地方院校,普遍存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外语能力、专业素养相对较弱的现象,尤其是在思想方面存在缺乏自信、前途迷茫等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和科研热情不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研究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将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学习主动性较差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成为渴望成才、自我激励和科技创新的人才?”是徐景坤一直思考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徐景坤从2007年开始就积极探索地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在对其科研能力、逻辑思维、综合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以“励志互动教育”为突破口,改变导师重视学术培养忽略励志思政教育的传统培养模式,提出了“励志思政导师+学术导师”的双角色概念。

  在徐景坤看来,地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之所以对科研感到迷茫,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为什么要努力拼搏的源动力。因此他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在每年4月确认录取后,都会安排一个入学前的“研0阶段”。在这个阶段,徐景坤会对硕士研究生提出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读研究生?为什么选择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读研究生?”“你准备如何读研究生?”“你毕业时有何打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需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如何提升?”

  “这时,如果这些同学能认真思考这几个问题,并规划三年硕士研究生生活以及考虑未来的压力,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激励从而主动学习的动力。”徐景坤说,当研究生具备一套独立思考、判断、鉴别的能力时,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才知道应该努力追求什么,应该避免什么,这将在科研上很受用,在生活上也获益匪浅。

  蒋庆林是2012年因第一志愿落榜,经刘厚亭(徐景坤参与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推荐,调剂录取到徐景坤课题组的研究生。刚开始,蒋庆林非常不适应研究生生活,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在“研0阶段”更是消失了大半个月,在9月份新生入学时才重返校园。徐景坤在了解到蒋庆林的情况后,特意与他单独交谈了一次,了解到他女朋友考取了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暑假到女朋友家未受优待,现在到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这所地方普通高校很迷茫,不知道前程在何方。

  “同济大学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你如何与他们竞争。考试分数?不行,即使你考了90分,可能还不如人家考70分,因为人家是更高的平台。那么,就需要找到一个共同的国际认可的评价标准:SCI论文。如果你蒋庆林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研究生阶段锻炼自己的科研思维,发表高质量SCI论文,就不会有人瞧不起你来自普通院校。”徐景坤告诉蒋庆林,“你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平台,能够取得不亚于985高校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就会证明你比他们更优秀。”

  听了徐景坤的这番话,蒋庆林仿佛变了一个人,开始全心全意地做实验,从早8点到晚11点,没有周六周日和节假日。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蒋庆林以第一作者身份共计发表了英文SCI论文7篇,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在读期间还入围了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同时,耐心帮助在同济大学就读的女朋友。三年后,两人一起考取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并顺利毕业。之后,两人顺利结婚买房生子,事业发展也非常顺利。

  一片赤心,创新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

  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直是徐景坤教学工作的重点。2004年,面对学校没有硕士点、没有高质量学术论文、没有国家级课题的困境,为了开展科研工作,徐景坤寻找兄弟院校教授开展合作,先后联合培养了23名硕士研究生,初步摸索出地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高质量培养的经验。2014年,徐景坤总结专家关于研究生培养的文章,编撰了4集《如何读好硕士研究生》,逐渐形成了励志教育的初步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生励志方面的教育。2015-2022年,徐景坤团队在“全程励志,精塑学术”培养模式方面的经验日趋成熟,并形成了相关的文字经验。

  2022年3月10日,徐景坤在清华大学做励志报告。

  在徐景坤培养的众多优秀研究生中,张新新的经历无疑是最能打动那些起点低、基础弱的学生的典型案例。2013年由于高考失利,张新新面临着辍学或者是去专科就读的困境,当时的她由于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便选择了去专科就读。但是,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不断努力,一次性通过了专科升本科及自考本科考试,并于2018年第一志愿考上了徐景坤的硕士研究生。在刚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时候,张新新很不自信,由于跨专业考研,在科研上基本是零基础。但是通过导师徐景坤的激励式引导和她个人的顽强学习下,张新新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合作发表SCI论文5篇的优异成绩,成功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实现了其人生命运的转变。

  目前,徐景坤所创新的“全程励志、精塑学术”地方普通高校化学学硕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陆续在国内其它高校获得了应用验证,如深圳大学材料学院、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东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等院校。这种模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推广空间大,有利于提高化学、材料、生物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在地方普通院校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意义。

  通过自身的探索,徐景坤教授意识到了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全程励志”的重要意义,因此产生了推广经验以帮助更多研究生的想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由于研究生无法正常线下上课,也无法正常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因此徐景坤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开创了“研究生杰出校友励志讲堂”,邀请学校毕业的优秀研究生校友以《假如再让我重新回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读一回硕士研究生》为题作励志报告,受到在读研究生的广泛好评。目前已举办励志报告22期。徐景坤教授也以《改变人生:研究生成长案例分享》为题于2022年5月20日做了一次报告。

  春风化雨,致力研究生培养质量新跨越

  “从我们团队毕业的研究生们,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和985、211高校的优秀研究生水平相当。”每当徐景坤谈到他的学生时,脸上总是会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如数家珍地说出学生们的科研成果和目前的状态。十多年前刚带研究生时,徐景坤曾给自己立过一个目标,那就是“培养100名优秀的硕士研究生”。

  徐景坤创建的小白象课题组培养的2013级硕士毕业生

  现如今,这个目标也早已实现,从2004年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创建小白象团队培养研究生至今,徐景坤已经培养了本校学籍硕士毕业生119名,这些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SCI论文338篇,生均2.8篇,生均IF总和10.220,其中IF>3.0的有197篇,封面论文17篇。生均影响因子总和大于10.0的研究生有59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单篇IF大于3.0的研究生共计92人。教学相长,徐景坤教授也因为与研究生的合作获得了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和江西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均排名第一)。

  119名硕士毕业生中有79人考取国内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考博率为66.4%,考取的高校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澳洲麦考瑞大学、澳洲卧龙岗大学等。其余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大型企业的研发、管理和技术岗位就业。

  这其中,卢宝阳是徐景坤教授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收的首批硕士研究生。当时他面对本科同学和老师们的质疑,选择了当时还只是“学院”的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读研。为了向本科的同窗和老师证明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卢宝阳决定留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

  刚开始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卢宝阳对眼前的仪器都十分陌生,可以说是什么都不会。但是,卢宝阳并没有因此受挫,反而越挫越勇,厚着脸皮向师兄们请教,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为他之后的科研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最终硕士毕业后留校,一年后如愿考上了山东大学的博士生,2015年博士毕业,并于2016至2019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回国后,35岁的卢宝阳被聘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并和导师徐景坤教授一起开创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柔性电子创新研究院,2021年底研究院获批江西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他正在追随导师的脚步,一同致力于地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

  “我培养的研究生中已经有9人被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聘为正高级职称,他们正在接力传递为普通地方高校培养优秀研究生。接下来,我的目标是培养更多优秀的教授,通过他们再培养更多优秀的研究生,改变更多中国普通研究生和普通家庭的命运,进而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徐景坤便是如此,时时刻刻惦记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用自己的知识和人生经验为这些地方普通高校学子的研究生学子成才保驾护航,将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到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教育事业中去。

​http://newapp.jyb.cn/app_pub/zixun/tuijian/202211/t20221112_83642.html?docId=83642

  •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