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造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研究生院以思想政治为引领,以研究生校友“励志讲堂”为抓手,以优秀毕业生校友为依托,拓展讲堂内容、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学习效果,助力研究生思考人生规划、塑造研究思维、激发内在潜能,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励志互动教育”为突破口,提出了“励志思政导师+学术导师”的双角色概念,建立了“全过程励志+学术”的全新培养模式,全力解决研究生在思想上、学术上、生活上的难题,把研究生校友“励志讲堂”活动办得从“风生水起”到“集聚成势”,引导研究生院对标榜样、学习榜样、成为榜样,用榜样来擦亮青春底色。
学术科研开展“传帮带”
不少研究生进校后面临如何进行论文选题、如何开展学术研究、如何写好学术论文等困惑,而这也作为研究生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破题点。
紧密结合研究生学习与工作实际,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和实效性导向,2020年,研究生院首次举办研究生校友“励志讲堂”,邀请杰出研究生校友开展励志讲堂谈“假如再让我读一次研究生”,讲自己的学术故事、成长故事和规划故事等,加强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明确人生目标,坚定信念,培养自我激励源动力,发掘自身潜能。目前研究生院已举办20多期优秀研究生校友“励志讲堂”,受益研究生6000余人次。2015年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的蒋庆林校友(现为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员)希望广大研究生都能积极地投身于学术中,将知识转化为无限的力量与动力。2012年进入学校读研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卢宝阳校友(山东大学博士,现为我校教授)向研究生们详细介绍了个人读研与读博期间的科研规划以及取得的系列成果,激励同学们要明确个人读研目的,尽早明确个人未来发展规划,真正转变成为研究者的角色,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勤奋刻苦真正投身于科研事业。“学长学姐们学习奋斗的历程只为向我们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勤则天下无难事。我今后要以他们为目标,刻苦努力,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不退缩,对自己的未来负责。”2020级材料与化工专业在读研究生刘旭坤说。
思政教育激发“精气神”
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研究生的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更好地解决研究生们在学习、就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生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研究生校友“励志讲堂”为抓手,用“身边人”发生的“身边事”来激发研究生的“精气神”。2022年3月,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校园平静的生活,面对保障师生生命健康的“考卷”,学校全体党员更是勇担责任、冲锋在前,用党性和信念筑起牢不可破的严密防线。研究生院充分利用“抗疫”这个生动的教材,邀请2011级研究生宋海军(同济大学博士)和姚媛媛(复旦大学博士)两位校友(现就职于嘉兴学院教师)作为主讲人来到“励志讲堂”,向研究生们分享了讲述了发生在中国大地和学校师生身边的真实抗疫故事,希望同学们既要读懂在这场战“疫”中,中国人民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又要读懂在这场战“疫”中一批批最美“逆行者”展现的温暖与大爱、责任与担当。同时,副校长徐景坤教授也给在校研究生做了一堂励志课“人生改变:研究生成长案例分享”,从自己的成长发展和培养144名硕士毕业生其中92名考取国内外名校博士生的经历,激励广大研究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情系母校共建“连心桥”
自“励志讲堂”开办以来,校友们纷纷追忆在母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经历,王子飞校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齐鲁工业大学副教授)感叹母校越来越多优秀的校友不断涌现,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校学科的专业水平正日益提高。宋海军校友感恩老师和同门们给予的学术道路上的指点,将迷茫的自己扶起,有了改变的勇气与力量,有了充沛的精力与能量。“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要注重产出导向”“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让研究生毕业后更快更好服务经济发展”“我选择留在江西工作,主动融入‘六个江西’奋斗目标”,作为母校的移动名片,每位来到“励志讲堂”的校友,都以各自专业的学识与丰富的经验,为母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建言献策,每一条建议都饱含着研究生校友对学校快速发展的无限期待,每一条意见都承载着研究生校友对学校创造未来的美好祝愿。如今,研究生“励志讲堂”已经成为校友联系母校的桥梁纽带、成为引领在校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桥梁纽带,是校友与母校共同发展的文化记忆,不断扩大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