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活动圆满结束。此次培训不仅为新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更为他们未来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校领导对新入职教师关怀备至。校党委书记裴鸿卫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新入职高层次人才代表开展新春座谈会。在认真聆听各位代表的发言后,裴鸿卫当即开启了“现场办公”模式,迅速召集各党政教辅部门负责人,针对高层次人才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现场“派单”,要求各职能部门在政治上给予高层次人才特别的关怀,在生活上提供优先的照顾,工作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以实际行动营造出一个聚才、育才、用才的优越环境。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雄与10名新入职高层次人才代表举办学术午餐会。在交流中,袁雄指出,人才是学校的第一资源,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励大家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不气馁,敢于起势敢于开局;不气短,碰到困难迎难而上;不气馁,不怕失败从头再来。他希望大家永葆家国情怀,勇于担当,通过实现个人的理想,进而为学科、为学院、为学校以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培训分为暑期集中培训和学期阶段培训,以专题报告、技能培训、制度讲座和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系列课程,旨在全方位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参加培训的148名新教师,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锻炼,取得了显著效果。
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教学根基
在专题报告阶段,学校充分利用暑假时间,邀请多名校外专家集中对新教师开展了专题理论培训,旨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筑牢教学根基。
校党委副书记刘国云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主题,给大家作了专题授课,就高校教师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要求。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玉保在开班仪式上对新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具体要求,并为新教师讲授入职第一课“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
江西师范大学吴瑾菁教授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从何谓“师德”、如何要求、如何实现等三个方面作专题报告。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汪青云教授以“学习者分析与教学策略”为题,围绕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等内容,结合大量生动案例,传授了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南昌大学刘杰教授和刘且根教授,分别以“科研学术价值观和方法论(文科)”“科技创新,使命驱动——一名青椒的十年成长之路(理科)”为题,介绍国家基金项目申报经验,深入分析各模块的主要作用及撰写要点。
江西财经大学郭英老师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优秀堂课”为题,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积极探索和实践数字化手段在课堂中的应用。
江西师范大学揭安全教授以“以OBE理念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方法”为题,阐述了以OBE理念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方法内容。
我校欧阳忠明教授以“坚持职教师资培养特色,引领教师职业生涯高质量发展”为题讲述了学校职教特色发展的故事和自身从教十一年的故事。
我校周慧老师以“新教师成长之构建高效课堂与促进学生发展的探讨”为题,从为何改,如何改,如何评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我校蒋常香教授以“新征程心成长”为主题,引导教师们充分发挥潜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强化技能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在技能培训阶段,邀请校内外专家集中对新教师开展系列专业技能培训,旨在提升其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
省水投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曾奀飞以“公文写作规范”为题,结合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分享了写材料的流程、注意事项及提高要素,总结了公文写作的“六个要求”。
我校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人员以“掌握教学设备使用,拥抱信息化服务新时代”为主题,讲解教学设备的使用和信息化服务的获取与应用,帮助新教师快速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
我校曾伟教授以“礼润师德仪以修身”为题,从基本的礼仪定义延伸到教师工作中的礼仪要求,内容涵盖教师形象礼仪、教学仪态、沟通礼仪、社交礼仪等多个方面。
强化制度学习传承校本文化
9月3日—12月3日为基础培训阶段,学校每周二下午邀请科研、宣传、教务、财务、法治、人事、评估中心、双创等部门负责人,解读了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理念以及相关政策,帮助新教师熟悉和了解学校制度,以便更快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中。
强化现场教学拓宽学习视野
在小平小道陈列馆现场教学时,新教师参观了邓小平曾经工作过的车间,了解到当时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创新,深刻体会到了实践与创新的重要性。
在校史馆参观时,新教师通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对学校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在参观档案实物展后,新教师们踊跃提笔留言,留下对学校的祝福与对自己的期许。
在成果汇报阶段,新教师分成八个小组进行说课展示。各学院专家组成指导组,现场点评打分,27名新教师荣获“优秀学员”称号。
本次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全面提升了新入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为其迅速适应教学岗位、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将继续关注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致力于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早日建成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夯实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