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学生党支部工作践行党建工作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使命,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创新内容手段,强化教育引导,切实提高党建育人成效,真正实现思想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采取“一核两翼”工作创新模式,“铸魂育人”是工作核心理念。其中,“一核”是以党的理论教育为基础,立足培养思想政治合格的学生党员为核心,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提升学生党员的党性素养、责任意识、先进性意识。“一翼”指创新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平台,通过课内外结合,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与党员社会实践锻炼相结合,自我提升和服务社会相结合,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为一体,培育其服务他人、服务学校、服务社会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另“一翼”指创新学生党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模式,发挥传统文化对人的熏陶、渗透和培育功能,提升学生文化内涵,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目的。
“一核”:培养思想政治合格的学生党员为核心,发挥党建思想育人功能。
党课主渠道与其他形式相结合。政治上的坚定首先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高水平的理论素养是优秀党员的必备。文学院学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课思想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重点加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教育。三年来文学院党校开办了十二次党课培训班,900余名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接受党史知识教育,做到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同时,组织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学习身边“英雄”刘雄仕老师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创先争优;组织党员学习法制教育读本等,强调诚信道德要求,提高党性纯洁。
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主题为契机,加强党员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意义深刻的党建创新和主题党日活动。同时,注重结合日常教育的培养模式,三年来,支部开办了三期“鄱阳红”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一湖诗意、鄱阳先行”生态文明主题微电影拍摄、创建“红色班级”、“赛红歌、说事迹”主题大赛、纪念文天祥诞辰780周年“爱国、正义”主题征联等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党员思政素质,加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
专职辅导员引领与专业教师引领相结合。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支部注重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贯穿于整个学生党员培养和学生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实现在学生中的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同时,支部注重党建工作融入到专业中,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人格魅力和思想引领作用,使专业教师完善“育人”职能,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一翼”:创新社会实践,发挥党建实践育人功能
体验式教育平台:举办“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入党积极分子暑期开展以红色楹联为代表的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专项调研活动、集体参观方志敏烈士陵园等活动;
竞争式实践平台:发挥文学院自身的专业优势,整合力量及资源举办各类比赛,如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大学生写作大赛、微电影制作大赛等,成为我院学生党员综合能力培养的“磨刀石”和“训练场”。
奉献式服务平台:具体表现为“三个服务”,包括:服务同学。开展“新老生见面会”活动,学生党员深入新生宿舍、课堂为新生日常生活中的困惑提供及时帮助;新图书馆帮助图书上架等。服务学校。学生党员带头为学院各种活动建设献良策、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创建党员工作责任区、维护校园稳定等。服务社会。社区义务家教、为社区老人送温暖等活动,其中2016年暑期文学院“梦回鄱阳爱传匡庐”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获省团委优秀服务队荣誉等。
“一翼”:创新文化传承,发挥党建文化育人功能
支部育人,文化为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优秀教材。文学院学生党支部坚持发挥专业特色,在党建工作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具体表现为创建“三个品牌”:
主题楹联竞赛:文学院一年一度开展全校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楹联竞赛,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主题,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届。工作成果《楹联教育》荣获教育部2015年“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
楚调唐音歌吟:引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楚调唐音歌吟”,有利于进一步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吟诵文化。工作成果《依托“楚调唐音歌吟”构建文化育人新平台》2015年获得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二等奖。2017年“楚调唐音歌吟”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
诗词大会:诗词因形式新颖、内涵丰富、教育功能强大,适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文学院学生支部以班级团委为单位开展比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诗词大会”比赛,近1000同学踊跃参与。“诗词大会”成为校级品牌文化特色项目。
主要工作成效
学院学生人文素质显著提升。截止目前,学院2千余名学生学习了楹联、楚调唐音、方言等传统文化课程;396个项目和个人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奖励,其中7篇一等奖作品入选省大学生写作大赛获奖优秀作品选《赣水风流》、262幅楹联作品发表于校报及学校网站;学生承担、参与的各类文化类科研项目多达45项;21名毕业生前往泰国、摩洛哥等地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出版个人著作2部。
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学院连续开展十届思想政治主题“楹联竞赛”、连续举办四届“楚调唐音歌吟”交流汇演、三届“诗词大会”,校园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学生呈现良好的精神风貌。辅导员刘雄仕勇救落水女生,被评为师德标兵,入选“江西好人”和“中国好人榜”,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西省高校十大‘最美辅导员’”等荣誉,被誉为“雷锋式教师”。
社会反响热烈。摩洛哥阿萨德大学、韩国东亚人文学会等高校前来考察“楹联”和“楚调唐音歌吟”两大文化育人平台的开展情况。中国青年网、江南都市网、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楚调唐音歌吟”文化活动;中国青年网报道学院师生赴安义进行方言文化调查;南昌晚报报道学院学生考察南昌花朝民俗活动;人民网、新华网、江西卫视、江西日报、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等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全国优秀教师、辅导员刘雄仕勇救落水女生的英雄壮举。